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27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并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被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可以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并且应当与其他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
拘役是一种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的刑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将被就近安排劳动。
1. 管制的适用范围
管制主要适用于罪行性质轻、危害小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可以适用管制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这些犯罪的共同特点是罪行性质不十分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
此外,适用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人身危险性较小者。如果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很大,管制将难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2. 拘役的适用范围
拘役一般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的犯罪。其中,适用比例最高的是渎职罪,其次是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等。虽然刑法分则中也规定了一些犯罪性质最严重的罪行可以适用拘役,如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但这类犯罪在适用拘役中所占比例较低。
拘役多适用于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在中国刑法分则中,除过失致人死亡罪外,绝大多数过失犯罪都可以适用拘役,约占全部过失犯罪的95%左右。在同一类犯罪中,能够适用拘役的也是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此外,在中国刑法分则中,拘役刑被设置为最低法定刑的条文较多。在这些条文中,拘役既可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也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短期徒刑但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此外,拘役还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管制但具有从重情节的犯罪。在以短期徒刑为最低法定刑的犯罪中,如果具体犯罪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也可以判处拘役。
1. 执行期限的区别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
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在数罪并罚时,可以延长到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如果在判决执行之前被先行羁押,每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2. 执行方式的区别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执行期间享有探亲和参加劳动的待遇,并且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被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或场所,以及接触特定的人。违反禁止令的规定,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期满后,执行机关应当向其本人和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并发给解除通知书。如果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还应同时宣布恢复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