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2-30
犯罪主体的适格性是构成犯罪的前提,对于单位犯罪主体的确定存在争议。根据修订后的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被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单位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然而,对于哪些单位能够成为犯罪主体,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主体的资格取决于组织是否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即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另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不等同于法人犯罪,其范围更广。我国刑法明确使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放弃了法人犯罪的概念。这是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非法人组织参与经济活动普遍存在。限制犯罪主体于法人将无法实现用刑事法律规制社会组织危害行为的目的。因此,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不仅限于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也包括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修订后的《公司法》引入了一人公司制度,一人公司具有人格独立性和商事法律主体资格。然而,关于一人公司是否属于单位犯罪主体还存在争议。否定观点认为,一人公司犯罪实际上是股东个人的意志。单位犯罪是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而一人公司犯罪所得的非法利益完全归属于单一股东个人,因此不应视为单位犯罪,而应视为自然人犯罪。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一人公司拥有独立的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并且对公司的债务承担全部责任。一人公司以其实际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具备法人资格,符合单位犯罪主体的定义。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应具备组织性、独立性和合法性的特征,而一人公司符合这些要求。因此,一人公司完全符合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一人公司都可以简单地视为单位犯罪主体。对于合法、有效成立的一人公司,是否构成刑法上的单位犯罪主体需要具体分析。一种情况是,如果一人公司在人格被否定后仍保留法人资格,并且该公司并非因犯罪行为而被揭穿,那么如果该公司实施了偷税行为,仍应视为单位犯罪主体,而不是将股东视为自然人犯罪。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一人公司因特定犯罪行为而被否定法人人格,那么只能追究该公司股东的自然人犯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