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的认定和刑事责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法律知识

从犯的认定和刑事责任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2-10

 
107649

共同犯罪中从犯的认定及刑事责任

一、共同犯罪中从犯的分类

根据我国刑法第27条第1款的规定,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这种从犯虽然直接实行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犯罪行为,但在整个犯罪活动中其作用居于次要地位。这种从犯可以存在于犯罪集团中,也可以存在于其他一般的共同犯罪中。在犯罪集团中,该种从犯受首要分子或者其他主犯的指挥,罪刑较轻或者情节不严重。在一般的共同犯罪中,该种从犯虽然直接实施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但一般是次要的实行行为,即不能单独、直接地引起犯罪结果的行为。

2. 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这种从犯未直接实行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犯罪行为,而是为共同犯罪的实施创造条件、辅助实行犯罪的人。这种从犯实施的行为通常是以下非实行行为: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对象和犯罪地点、提供犯罪工具、打探和传递有关犯罪实施和完成的信息、为实行犯望风、事前有通谋的事后窝藏、销赃等帮助行为等。

二、从犯的刑事责任

1. 从犯的一般刑事责任原则

根据刑法第27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具体适用从犯刑事责任原则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我国刑法对从犯采取必减主义,即对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对从犯予以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应综合考察共同犯罪的性质、对犯罪结果作用的大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刑罚。

2. 从犯的特殊刑事责任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第26条的规定,从犯的一般刑事责任原则适用于大部分情况。然而,对于一些必要共犯的从犯和主犯一起规定了具体的法定刑。例如,刑法第317条第1款规定,犯组织越狱罪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参加者,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里的其他参加者指的是组织越狱罪中的从犯。对于这种刑法分则规定了具体法定刑的从犯,应当直接按照分则的规定处罚。

三、胁从犯认定的注意事项

在胁从犯的认定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是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并没有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去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被胁迫者只不过是胁迫者利用的工具,胁迫者构成间接实行犯,而被胁迫者不构成犯罪。

第二,需要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根据我国刑法第21条的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并未将受胁迫而为的一切造成损害的行为都认定为胁从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论处,而是视其社会危害性区别对待的。在行为人受到的胁迫直接威胁到本人或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安全,或者公共利益安全的危险时,如果行为人造成的实际损害小于他所保护的利益,则行为人的行为应认定为紧急避险,而不应作为胁从犯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胁从犯与紧急避险的界限在于行为人损害的利益是否小于他所保护的利益。如果是因为受人胁迫,为了保护自己的某种利益,而对第三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且这种损害大于其所欲保护的利益时,则属于胁从犯。

第三,在共同犯罪中,胁从犯的作用可能发生转化。有些犯罪人参加共同犯罪虽然是被胁迫的,但一旦参加犯罪后,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也可能尝到了犯罪的甜头,而在以后的共同犯罪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取代了原先的主犯甚至首要分子。对于这种犯罪分子,不能因为其第一次犯罪是被胁迫而实施的,就认定其为胁从犯,将其按胁从犯处理。而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实际的作用,认定为主犯或从犯,否则无疑将宽纵了这类犯罪分子。

延伸阅读
  1. 帮人行贿是犯了什么法
  2. 与传销组织合作犯罪吗
  3. 滥用职权成立共犯吗
  4. 共同犯罪可以是间接故意吗
  5. 共同犯罪都是主犯

犯罪热门知识

  1. 看小黄书违法吗?会被处罚吗?解答来啦!
  2. 网络暴力立案标准怎么认定
  3. 同案犯在逃能结案吗
  4. 被诬陷共同犯罪怎么办
  5. 两人同时开枪射杀另一人属于共同犯吗
  6. 窝藏逃犯不知情是从犯吗
  7. 抑郁症自杀未遂医保报销吗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