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3-08
放火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放火行为可能导致不特定多数人伤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放火罪的对象主要包括工厂、矿山、油田、港口、仓库、住宅、森林、农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其他公私财物。
放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引火物直接点燃公私财物,也可以通过故意不履行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而放任火灾的发生。不作为方式实施的放火罪要求行为人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这种义务但故意不履行,导致火灾发生。
放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放火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不是出于故意,不构成放火罪。放火的动机多种多样,但不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不影响放火罪的成立。然而,查明放火的动机对于正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对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根据刑法规定,犯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