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4-14
根据我国《刑法》第18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发病时造成危害结果的犯罪行为,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后,才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定程序”是指具备法定资质的精神病鉴定部门,根据具体规定和程序进行鉴定并作出结论。这些结论是人民法院定罪量刑的依据,但并非唯一依据。人民法院仍需根据案件事实、证据和情节进行综合评判。
正确适用刑法第18条的规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对于鉴定确认的精神病鉴定结论,人民法院仍需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进行审查,以作出正确的判断。核心是要查证精神病人在犯罪时是否处于发病期间以及是否完全丧失辨认或自控行为能力,这需要通过审判对案件进行全面综合评判。
根据刑法总则第18条第三款的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自控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理解为精神病人犯罪时只部分丧失辨认或自控行为能力,而不是完全丧失。刑法对于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规定是有限制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具备一定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从轻或减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18条第二款的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在未发病时的处罚,我们应全面理解为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与正常人并无差别;二是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考虑到当前精神病患者中多数已经接受过一定程度的医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的比例相当大。
根据我国刑法第18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于精神病人经人民法院判决不负刑事责任的,应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并在必要时由政府进行强制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