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胁从犯,刑事案件中的胁从犯应如何处罚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5-12
如何正确理解胁从犯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定义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在这里,被胁迫参加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受到威胁并被迫参与犯罪行为。胁从犯本身并不愿意参加犯罪,只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暴力或精神威胁而选择参与共同犯罪的行为。尽管被胁迫参加犯罪不是出于自愿,与个人意愿相违背,但最终参与犯罪是由其自己的意愿决定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并未受到强制,毕竟是经过自由选择的,其行为也是受其自己意愿支配的,只是出于对自身遭到危险的畏惧。这种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有罪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胁从犯与共同犯罪的区别
由于胁从犯参与共同犯罪活动是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的,其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在被他人威胁、强迫或受到精神强制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其所造成的危险性要小于那些没有受到精神强制而实施犯罪的人。因此,法律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行为人,应根据其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
对胁从犯的处罚原则
对于胁从犯,应当根据其参与实施的犯罪性质、被胁迫的程度以及对造成的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共同犯罪中原本是被胁迫参与犯罪,后来却变为自愿或积极参与犯罪活动的行为人,不能再被确定为胁从犯,而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分别以主犯或从犯进行论处。
刑事案件中的胁从犯应如何处罚
被胁迫参与犯罪的程度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行为人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而是不完全自愿地、但仍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定为不可抗力或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
对被胁迫者的处理
对于被胁迫参与犯罪的行为人,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即使开始时是被胁迫、不情愿地参与犯罪行为,但后来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好处,并非积极地、自愿地继续参与犯罪的行为人,不能再被认定为胁从犯。综合考虑整个案件,可能会被视为主犯。
胁从犯的处罚原则
对于胁从犯,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其参与实施的犯罪性质、被胁迫的程度以及对造成的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