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6-09
协商和解是指在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后,通过自愿、互谅的方式进行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这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者权益争议。
在协商和解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针对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协商和解建议的行为,消费者应采取其他途径解决争议,如投诉、申诉、仲裁或起诉。如果经营者的拖延和拒绝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经营者除了满足消费者正常要求外,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2. 针对经营者故意推卸责任,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的责任,要求消费者直接与厂家交涉的行为,消费者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可以向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
3. 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4.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因此,当消费者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如果经营者推卸责任,认为是生产厂家的问题,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交涉时,消费者应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法律规定为依据。
消费者协会调解的前提是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后,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调解,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消费者投诉可以通过电话、信函、面谈、互联网等形式进行。消费者投诉时,需要提供以下内容:
1. 投诉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联系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
2. 被投诉方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地址、电话等;
3. 购买商品的时间、品牌、产地、规格、数量、价格等;
4. 受损害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的时间及与经营者交涉的经过;
5. 购物凭证、保修卡、约定书复印件等。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以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依法解决争议。相比其他解决途径,申诉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的特点。
消费者申诉应向具有相关职能的行政部门提出,例如卫生部门、检验检疫部门、质量部门、工商部门、建设部门等。申诉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并包括以下事项:
1. 消费者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
2. 被申诉人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3. 申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事实根据;
4. 申诉的日期。
消费者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但需提交授权委托书。
如果消费者在向行政部门申诉后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并达成协议,可以撤回申诉,请求行政部门根据协议作出调解书。如果达成仲裁协议,可以撤回申诉,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如果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撤回申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审判。在我国,诉讼主要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消费者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只会受理符合以下条件的起诉:
1. 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 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3. 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