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过程中强制交易行为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自主选择权法律知识

消费过程中强制交易行为有哪些

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9-07

 
104236
在消费过程中不少消费者都遇到了强买强卖的情况,一旦消费者遇到这种强买强卖的情况,会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了商家的欺负,商家的行为也是属于强制性。那么,消费过程中强制交易行为有哪些?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有关介绍,你可以看一看。

消费过程中的强制交易行为及其分类

强制交易是指一方强迫或限制他人进行交易的行为。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强制交易行为可分为以下三类:

1. 公用企业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购买指定经营者商品的行为

此类行为指的是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通过限制他人购买指定经营者商品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2.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购买指定经营者商品的行为

这种行为包括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他人购买指定经营者商品的行为。其中也包括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的行为。

3. 经营者销售商品时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

这种行为指的是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违背购买者意图,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

消费者对强制交易行为的应对

对于强制交易行为,消费者有权拒绝与其进行交易,并且具有选择权。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强制交易,也不能剥夺消费者的交易选择权。

消费者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强制交易行为,由相关机关进行处理。同时,消费者还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反映情况,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于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强制交易行为,可以向其上级机关进行反映举报,并由其上级机关进行处理。对于因强制交易行为受到损害的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强制交易的主体赔偿损失。

强制交易行为的民事责任

强制交易属于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排挤其他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的规定,公用企业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强制交易通常由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实施,例如通讯、公共交通、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企业。这些企业依照政府的指定从事独占地位的行业,其他经营者无法与其公开竞争。然而,如果这些企业利用法律赋予的特殊地位,限制他人购买指定经营者的商品,就属于违法的强制交易行为。

强制交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强迫他人与自己交易、强迫他人不与竞争对手交易、强制用户或消费者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对不接受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或消费者拒绝、中断或减少供应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等。

延伸阅读
  1. 手机屏破了还能三包吗?法律规定的权益保障
  2.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
  3. 产品保质期的确定方法
  4. 如何处理因质量问题而被起诉的情况
  5.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如何应对在节假日促销期间遭遇的网购欺诈
  2. 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民事责任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
  4. 各级政府应支持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责
  5. 消费维权的困难性原因
  6. 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应向谁索赔
  7. 自主选择权的法律意义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