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09-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4条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照其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第27—29条规定,国有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依法独立支配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政府和监督机构不得直接支配企业法人财产,不得以任何形式抽取注入企业的资本金,不得调取企业财产,不得以任何名义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国家对企业承担的财产责任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以上两项规定说明了公司或企业的股东(出资者)在投入资本时享有权益及对公司施以控制,并对公司的资产享有所有权。国家授权的机构、部门或国有企业作为股东(出资者)时,则具有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其投入的资本及形成的资产归国家所有。
公司或企业作为独立民事主体的法人,对法律上明确由其支配的资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就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股东(出资者)作为所有者,不对公司或企业的行为直接承担任何责任。
根据所有权或私有权的原则,公司或企业经营的任何收益,在未依法或依约分配给各股东、公司管理者、职工,未用以向国家纳税或向债权人偿债之前,均应属于全体股东所有。财产的孳息或收益应归财产的所有者所有,直至全部生产资料均归社会所有,亦即实现共产主义之前,这一原则在任何国家的法律上都将是有效的,不容被废弃的。因而法人财产权中不应包括收益权。
法人财产权问题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其法学界关于国有企业的地位及其财产权性质的讨论。在这一讨论中,出现了企业私有权或所有权观点、双重所有权观点和经营管理权观点等不同观点。在我国学者的讨论中,出现了用益权观点、委托经营权观点和几种双重所有权观点等新观点。其中,经营管理权观点被认为较为可取,但在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无法解决企业作为政府机关附属物、受政府机关任意干预或支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