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09-21
法律援助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依法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提供的无偿法律服务。
政府承担法律援助的责任,包括提供必要的机构和队伍保障,提供必要的经费。此外,政府还应充分调动律师和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开辟资金渠道,鼓励各方面对法律援助提供支持。政府是主办这项事业的主体,一旦确定为法律援助的对象,所有经费将由政府支付。
律师队伍是我国法律援助事业的主体力量,也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广大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援助事业,认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依法履责,无私奉献,为保障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推进律师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是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有效发挥律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作用的必然要求,是加大法律援助服务群众力度、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援助服务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律师忠诚履行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职责使命、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
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在刑事诉讼各阶段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帮助,是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法律援助参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相关规定,对于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刑事诉讼权利,进一步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律师服务的成本包括律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律师在收费时会考虑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并预先估算案件的难度以及自身实力,以确定收费数额。律师收费过低只是恶意竞争,会降低服务质量,而当事人可能无法察觉到这一点,从而受到损失。
有些人深切体会到“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的意义。前些年,一位农民工因意外事故导致残疾,不得不打一场官司来争取血汗钱。幸运的是,通过法律援助,他最终获得了应得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