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援助形式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法律援助 > 法援指南法律知识

我国法律援助形式有哪些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5-01-28

 
103401
一个国家的法律建设是否完善,是否全面;可以从法律援助的形式和有关法律援助制定中看出来;而且一个国家的法律援助的建设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对人民的权利和权益是否做到公平公正,我国的法律援助是非常全面的。那么我国法律援助形式有哪些?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法律援助形式及分类

法律援助形式

根据司法部的规定,法律援助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1. 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2. 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3. 民事、行政诉讼代理。
  4. 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5. 公证证明。
  6. 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分类

上述六种形式可以分类为:
  1. 诉讼援助。
  2. 律师非诉讼援助。
  3. 公证援助。
  4. 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简易法律援助。
  5. 其他法律工作者的志愿援助。
诉讼法律援助又可分为:
  1. 刑事诉讼援助。
  2. 民事诉讼援助。
  3. 行政诉讼援助。
非诉讼法律援助又可以分为:
  1. 法律咨询。
  2. 代书。
  3. 非诉讼调解、提供法律性指导意见等简易法律援助。
  4. 公证证明法律行为、法律事实的真实性及合法性。

法律援助的定义和背景起源

法律援助是一项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的法律保障制度,旨在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特殊案件包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对于这些案件,如果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此外,对于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果没有委托辩护人,同样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法律援助是一项旨在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中国依法治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法律援助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将“建立法律援助体系”确立为“十五”社会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并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大型公益活动的举办,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当前的中国,仍然存在一批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的人群,他们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的社会地位,被称为弱势群体。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过向这些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能够平等地面对法律,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法律援助制度是人类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国家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和法治观念增强的结果。通过法律手段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诉讼难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延伸阅读
  1. 浙江刑事辩护律师怎么确定
  2. 法律援助向哪里申请
  3. 委托辩护孤儿怎么委托律师
  4. 犯罪嫌疑人是否可以拒绝律师辩护?
  5. 工伤赔偿:合法权益如何应得?

法律援助热门知识

  1. 律师支援劳动仲裁的法律援助范围
  2. 劳务纠纷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3. 工伤可申请法律援助吗
  4. 抚养权纠纷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吗
  5. 工伤赔偿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吗
  6. 法律援助:谁有资格获得法律协助?
  7. 免费法律援助律师怎么找?
法律援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