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2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7条,人民法院在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时,一般应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执行结案。然而,如果存在中止执行的情况,中止执行的期间应予以扣除。如果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执行期限,必须经过本院院长的批准。
(1)与执行员沟通:与执行员沟通,了解是否存在中止执行的裁定,以及是否经过法院院长批准延长执行期限。同时,询问执行缓慢的原因,并尽量与执行员协商解决问题(在当前执行环境困难且执行员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积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2)提供财产信息:尽力查找并向执行员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的准确情况,以争取尽早收到执行款。
(3)向上级法院反映:如果法院无故拖延执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2条的规定,可以向上级法院反映情况。根据规定,上级法院在发现下级法院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执行结案的执行案件时,应当督促下级法院限期执行,并及时作出裁定等法律文书,或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下级法院长期未能执行结案的案件,上级法院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与下级法院共同执行,也可以指定本辖区其他法院执行。
执行庭是法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行为代表法院进行。因此,只有执行庭才能对判决进行强制执行。然而,执行庭的合法性存在争议,因为法院并非执行机关,而是审判机关,只负责法律的适用。尽管法律执行在广义上也包括法律的适用,但这里强调的是狭义的执行,以区别于审判活动。由于法院不执行法律,因此法院作出的判决作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无法由法院执行。因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与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法律、法规)在性质上都是法律。鉴于这一点,执行庭被独立出来成立执行局,专门负责强制执行法院的判决。从性质上看,执行局应属于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