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29
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未行使其受侵害的民事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可以以诉讼时效抗辩权来阻止权利人的请求。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强制义务人履行其承担的义务。然而,一旦诉讼时效期满,权利人将无法继续寻求法院的保护。因此,诉讼时效中断的作用在于行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保障其胜诉权。对于当事人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当事人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所谓的新的证据是指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当事人在再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或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根据新规定,有四种情形被认定为“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从而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这四种情形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