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3-11-04
根据案件的公开审理性质,旁听席的人数一般不受限制。然而,由于庭审场地的限制,人民法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建议事先与人民法院沟通,确定旁听的人数。
在公开审理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持个人身份证到庭旁听。然而,在不公开审理的情况下,除了法官、书记员、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之外,其他人不得进入旁听。
在庭审开始前,书记员会宣布法庭纪律,要求所有人严格遵守。违反纪律可能引起法官的厌恶,甚至影响案件审判。
对于比较简单的民事案件,法官通常会通过约定起诉书了解案情的大致脉络,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案情。在回答法官的问题时,应当简明扼要,避免叙述与案件无关的情节。事实调查结束后,法官会安排质证环节。
质证是指双方出示证据,并让对方确认存在与否以及进行辩驳的环节。质证环节极为重要,包括原告方举证和被告方举证。
在原告方举证时,被告方需要对证据进行确认。如果被告否认某项证据的关联性,原告应当向法官解释情况。例如,在借款合同纠纷中,原告提供的银行存款凭证显示存款人不是原告,而是被告。被告很可能否认该证据的关联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及时向法院说明情况,并在法庭许可的情况下补充相关证据。
被告举证环节需要注意被告所提供的证据是否存在。通常情况下,被告在庭前不会提交证据,而是在庭审时才提供。原告可以选择不质证这些证据,并要求法院不将其作为定案依据。对于被告提供的证据,应当认真分析并提出质证意见。例如,在借款案件中,被告可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已经还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如何分析对方证据并进行批驳,例如对方提供的银行存单日期在借款日前,这一点足以否定对方已经还款的说法。
质证结束后进入辩论阶段。在这个阶段,只需要清楚地阐述自己的理由和要求即可,不需要过多列举法律规定。
庭审结束后,双方应当签署庭审笔录。对于庭审笔录,应当仔细阅读,因为它是合议庭做出裁判的重要依据。如果发现有遗漏,应当要求书记员补充;如果存在错误,应当予以修改。
庭审结束并不意味着诉讼结束。根据庭审情况,应向法庭提交补充证据或对于庭审中未说清楚的事实补充书面材料。
打官司不是出于赌气的目的,从起诉开始就必须明确这一点,否则可能会做出冲动的行为。
对于民事诉讼尤其如此,打官司也要考虑效益。如果通过诉讼无法获得任何收益,或者收益微乎其微,就没有必要提起诉讼。否则,将会浪费自己和国家的司法资源,同时给对方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影响社会的安定。当然,如果是为了公益事业而打官司,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