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4-19
在采取诉前保全措施后,若利害关系人在15日内未起诉,被申请人向法院提供担保,申请人在财产保全期间撤回申请并得到法院同意,人民法院确认被申请人复议意见有理并作出新裁定撤销原财产保全裁定,或者被申请人依法履行了人民法院判决的义务且财产保全已失去意义,都可以解除财产保全。在解除财产保全时,人民法院应当发出解除保全的命令,并由法院派执行员执行。
当事人对财产保全裁定不服时,可以依法申请一次复议。申请复议的目的是纠正不当裁定,减少或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会停止裁定的执行。申请复议的理由包括但不限于:被申请人认为受理诉前保全的法院无管辖权,认为自己对被保全的权益无责任,举证自己信用良好不需要采取保全措施,举证证明保全财物的价值远大于申请人请求的权益等。如果复议裁定不当,法院会作出新的裁定变更或撤销原裁定,从而解除财产保全。
为了保障被执行人的基本生活,以下财产不得被保全:
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费用。如果当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生活费用按照该标准确定。
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
此外,《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结案标准的通知》规定,除法律或司法解释规定的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房屋、生活用品、生活费用或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外,被执行人所有的财产均为可供执行的财产。保全时排除被执行人基本生活或义务教育所必需的财产,体现了以人为本、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遵循“执行适度原则”,平衡申请人与被执行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