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11-14
在行政机关败诉案件中,存在以下程序方面的问题:
1. 主体不全
有些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将所有行政相对人列入,仅列出了其中一部分。例如,在房屋拆迁行政裁决书中,只将户主列为被拆迁人,而未将其他共有人列入。
2. 错列主体
有些行政行为原本针对的是经营者,但行政行为的文书却将与经营者无关的人,如配偶和家庭成员,列为行政相对人。另外,有些处罚机关本应是委托机关,但在处罚时却将其列为处罚的主体。
3. 收集证据的主体违法
法律规定调查检查必须由至少两人进行,然而行政机关往往只有一人进行调查检查;有的调查笔录是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却在不同地点询问不同的人;有的协助执法的人不具备资格却参与调查检查;有的调查人员根本不在现场而在其他地方开会。这样收集的证据显然不能作为行政行为的依据。
4. 执法人员未按规定出示执法证件
有些工作人员错误地认为身着制服就无需出示证件,然而证明身份的并非制服而是证件。
5. 强制措施未出具法律文书,或先采取强制措施后出具文书
有些行政机关在采取强制措施时,未出具相应的法律文书,或者是先采取了强制措施,然后才出具文书。
6. 处罚未出具文书,未告知诉权和期限,未给当事人申辩和陈述的权利
有些行政机关在收缴罚款时只出具收据,甚至出具“白条子”,而不出具处罚文书,未告知当事人的诉权和期限,也未给当事人申辩和陈述的权利,剥夺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和救济权。
7. 立案未经领导批准,处罚未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有些行政机关在立案时未经领导批准,或者在处罚时未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8. 送达文书不规范
有些行政机关在留置送达时未有在场人签字证实,或者使用邮寄送达方式,但被邮局退回后未再进行送达。
9. 举证不规范,应诉不积极
有些行政机关未按规定期限举证,导致败诉;有些应诉行政机关的出庭人员甚至对案件的基本情况都不清楚;有些行政机关未举证的地方却解释说明,未解释说明的地方却举证,导致败诉。
在行政机关败诉案件中,存在以下实体方面的问题:
1. 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事
例如,在刘某等诉武胜规划和建设局规划许可一案中,被告在规划时未按国家规定保证相邻权,导致败诉。
2. 不履行法定职责
有些行政机关未及时颁发许可证执照,未按时办理登记,未履行安全保障的法定职责,总是以非法定理由推脱。
3. 错误履行职责
有些行政机关本应由管辖生产领域的机关处理的事务,却插手管理和处罚流通领域的事务;有些行政机关本应处罚上限为200元,却处罚500元。
4. 显失公平
有些行政机关在处罚时,对于同样的事实,对一些人处以8000元罚款,而对另一些人处以14280元罚款,这种处罚显然缺乏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