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0
工程建筑咨询
2024.07.12
178人阅读
怎样认定串供,如何处理才好,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呢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串供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减轻处罚或者陷害他人,事先约定在法庭上或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的、不一致的证言。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司法公正,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以下是关于如何认定串供以及如何处理的法律分析:
一、串供的认定
客观行为表现:串供通常表现为两个或多个证人之间对于案件的关键事实有相同或相似的虚假陈述,或者证人的陈述与已知的事实、证据明显不符。
串供的动机:通常涉及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如试图逃避刑事责任、减轻处罚,或者基于其他非法目的陷害他人。
串供的时机:串供行为一般发生在诉讼前或者诉讼过程中,证人有机会相互联系并策划虚构的证言。
二、串供的处理
重新调查取证:一旦发现可能的串供行为,司法机关应立即停止使用有关证言,并对案件进行重新调查,寻找新的证据。
依法追究责任:对于参与串供的行为人,根据其行为的严重性,依法追究其伪证罪或者妨害作证罪的刑事责任。
保障被告人权利:确保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包括提供充分的辩护时间、机会和条件,确保其在审判中得到公正对待。
三、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六条规定了妨害作证罪,即“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总之,在处理串供问题时,法院和检察机关需依法行事,细致调查,准确认定,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和法律的正确实施。同时,也警示社会大众,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影响司法公正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