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框架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1-01
2.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框架
2.1 框架建立的依据
2.1.1 开发方法的阶段划分比较
Lee[13]对主要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研究,其中一个比较角度是开发方法的阶段划分。然而,他只列出了各种方法的阶段,并没有进行比较。本研究旨在对开发过程进行详细比较,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提出比较框架。
2.1.2 结构化开发过程
根据软件工程的方法,系统的开发通常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特别是像电子商务系统这样的大型系统开发。
2.1.3 电子商务系统的独特性
Baskerville[15]通过对若干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过程比较,总结了开发过程的特点,包括:开发周期短、需求的不确定性、原型化方法、不断升级版本、开发的并行性、固定设计架构、以各自的风格编写程序、系统质量的可协商性、依靠优秀的技术人员、需要新的结构来整合资源。
2.1.4 比较框架设计
根据以上考虑,将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框架设计为四个层次:全局层、概念设计层、导航设计层和系统实施层。
2.2 全局层
全局层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和比较各开发方法的设计和开发特点。在这个层次上比较的方面包括:开发阶段、每个阶段的输出结果以及整个过程中CASE的支持程度。
2.2.1 开发阶段
比较各开发方法是否涵盖所有的系统开发阶段。一个典型的电子商务系统开发阶段应该包括: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导航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和系统维护阶段。
2.2.2 输出结果
比较各开发方法是否能够清晰地输出系统开发各个阶段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是否有足够的可读性。
2.2.3 CASE的支持程度
比较各开发方法是否在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能够提供CASE工具进行支持。
2.3 概念设计层
概念设计层是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第一层次,是整个开发过程的基础,涵盖从系统需求分析到系统概念模型建立的所有阶段。
2.3.1 设计驱动方式
比较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驱动方式,主要分为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数据驱动是结构化设计思想下的设计驱动方式,而模型驱动则是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2.3.2 对网络资源和媒体的支持
比较各开发方法对网络资源和媒体的支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