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5-07
根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规定,通过对病例进行客观的全面审查,只有当医疗机构存在违反上述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过失行为,并且该过失行为导致患者人身损害时,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只有当医疗机构存在上述过错行为时,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首先需要将所有与病历相关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一日清单/费用详情单、诊断证明、住院证、出院证、住院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病危(重)通知书、医嘱单、辅助检查报告单、体温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等)以及医疗实物和监控等予以封存,并加盖医院印章。
除了病历外,还需要搜集其他与纠纷相关的全部证据,并封存监控。
可以选择共同委托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也可以在起诉之后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无论是医疗事故鉴定还是医疗过错鉴定,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确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医疗事故鉴定由当地医学会进行,如果对结果不服,可以向上级医学会申请重新鉴定,最终以上级医学会的结果为准。而医疗过错鉴定由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如果对结果不服,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但没有上级鉴定机构。无论是哪种鉴定,鉴定机构和医疗机构都不会主动提出医疗机构的过错,因此建议在审查病历后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给予客观公正的书面回复。
对于存在过错的医疗机构,根据过错的程度,需要赔偿以下项目(但不一定包括全部):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与就医治疗相关的费用。
法律规定:对于因医疗行为致残的受害人,还需要赔偿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其他合理费用。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医疗事故的诉讼时效是一年或者两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损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