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24-02-17
争点是指当事人在案件中对于事实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持相反意见,且这些问题会影响案件处理结果。争点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当事人对于争点的存在与否、应当适用与否持相反意见,并且无法达成一致。因此,那些当事人没有争议的问题不应被列为争点。
争点可以是事实问题,即对于案件中发生的具体事实的争议,也可以是法律适用问题,即对于适用何种法律规定的争议。
争点对于案件的处理结果具有法律上的意义。因此,与案件处理结果无关的争议不应被列为争点。
民事审判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发现争点、固定争点、处理争点的过程。在原告起诉和被告答辩之后,争点一般可以确定下来。在开庭审理中,当事人围绕争点进行举证、质证,展开辩论。在民事判决书中,法官根据争点分析证据,认定事实,并在“本院认为”部分对于法律适用争点进行论证。
争点在民事审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贯穿整个审判过程,从原告的起诉到最终的民事判决书。把握争点可以明确诉讼的内容和目标。当事人和法官只有明确了争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举证、辩论和审理。这样才不会出现应提交的证据未提交或不必要提交的证据过多的情况。法官明确了争点,才能引导辩论,写出心证公开、说理透彻深刻的民事判决书。因此,把握好争点对于实现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