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09-30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是指原告人和被告人。原告人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法人必须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被告人也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同样需要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
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是当事人委托的代理人,代表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
诉讼参与人包括诉讼参加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证人提供与案件事实有关的证言,鉴定人对案件涉及的专门问题进行鉴定,勘验人对案件现场进行勘验,翻译人员提供语言翻译服务。
当事人的承认必须在诉讼过程中进行。只有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承认的事实才会产生法律后果。如果当事人在诉讼外承认不利于自己的事实,仍需按照一般的证据规则进行举证和质证,而不能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
当事人的承认是对不利于自己的事实的承认。承认的对象是由对方当事人主张并有利于对方的事实。因此,对方当事人对该事实主张负有举证责任。
当事人的承认必须是明确表示的。在我国,为了确保承认的真实性和自愿性,对当事人的承认设定了严格的条件。当事人的承认必须是明确表示的,如果是默示承认,即既未表示承认也未表示否认,只有在经审判人员履行法定的释明义务后仍然默示承认,才能视为承认。
当事人的承认通常是在对方当事人主张该事实后才作出的。即使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实先行承认,对方后来主张该事实也不会影响承认的成立。因为这仍然符合双方对该事实陈述一致的承认本质。然而,承认不涉及法律或经验法则的存在与否,也不涉及法律规范的解释适用,事实的法律评价以及其他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