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仲裁条款要考虑哪些问题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4-18
仲裁与诉讼相比,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因此许多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把解决合同纠纷方式首选为仲裁。但是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时,有的当事人往往因为表达不完整而致使约定的仲裁条款无效,从而在纠纷发生后不能达到请求仲裁解决纠纷的目的。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解答约定仲裁条款要考虑哪些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约定仲裁条款的考虑事项
一、约定仲裁地点但未约定仲裁机构
在合同中约定仲裁地点时,应当同时明确约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如果仅约定了仲裁地点而未约定仲裁机构,或者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的方式和术语不规范,例如使用“发生争议在合同签订地(履行地)仲裁解决”、“在争议所在地仲裁解决”等表述,这些约定在纠纷发生后,申请仲裁时可能会被认为约定不明确而不予受理仲裁申请。
二、同时约定两个仲裁机构
有些合同中同时约定了两个仲裁机构,例如约定“争议可提交A市有关仲裁机构仲裁或B市有关仲裁机构仲裁”。这样的约定容易在纠纷发生时引起双方当事人对申请何地仲裁机构发生分歧。根据新仲裁法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如果双方不能就仲裁机构达成一致意见,则该仲裁协议将被认定为无效。因此,这样的约定并没有达到简便快捷解决纠纷的目的,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同时约定仲裁和诉讼
有些合同中既约定了仲裁,又约定了诉讼,例如约定“发生争议可向合同履行地(签订地)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争议由合同履行地仲裁机关仲裁,对仲裁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根据我国仲裁法及仲裁法解释的规定,这种同时约定仲裁和诉讼的协议违反了仲裁的惟一性和终局性原则,因此被仲裁机构认定为无效约定,仲裁申请将不被受理。
约定仲裁条款的必要内容
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时,应根据《仲裁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约定以下三个必要内容:
一、明确的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在合同的仲裁条款中,应明确提出双方当事人有权在纠纷发生后向某一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纠纷。不应在条款中同时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和向某一法院提起诉讼,否则该仲裁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二、明确的仲裁事项
仲裁条款应明确提出对合同履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什么纠纷申请仲裁。例如,如果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在前一合同尚未履行完毕时又签订了含有仲裁条款的新合同,且两合同的履行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就会导致合同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一部分在仲裁管辖范围内,一部分在诉讼管辖范围内。为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合同当事人在约定仲裁协议时,应将前期没有约定仲裁方式的前合同一并写入新合同的争议条款中。
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合同当事人必须选定某一个具体的仲裁委员会,并在仲裁条款中明确写明所选定的是哪一个仲裁委员会。如果仅约定了仲裁地点而未约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或者约定了两个仲裁委员会,则视为没有选定仲裁委员会。因此,在约定仲裁条款时,应明确选择一个具体的仲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