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的申请及和解协议的效力如何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程序法律知识

和解的申请及和解协议的效力如何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0-05-25

 
89587
在债务纠纷中债务人破产后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债务人可以申请面债权人就债务问题进行和解,在取得一致的情况下签订和解协议书,那么和解的申请及和解协议的效力如何?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释。

一、申请和解的程序

一般先由债务人提出和解申请及和解协议草案,然后由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再经法院认可或批准后生效执行。

和解申请

债务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在破产案件受理钱,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也可以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债权人没有和解申请权。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和解申请符合规定的,应该裁定准许和解,予以公告。

和解协议

和解协议是债务人提出草案,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人民法院认可的关于清产债务的协议。

和解的终结

1、正常终结:债务人执行和解协议,和解程序终结。

2、非正常终结:债务人不能执行或者不执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和解债权人请求,应当裁定中止和解协议的执行,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二、解协议的效力如何

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就执行标的的一部或全部,自愿协商达成如何执行的协议。

对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有的学者认为“执行和解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理由是执行和解协议是当事人之间自行和解的结果,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仍要按原法律文书执行,只有原法律文书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

也有的学者主张,执行和解协议一经达成就具有法律效力,理由是该协议明确了执行的方式、内容、时限,对权利人义务人都具有约束力;只要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就不能再按原判决执行,当事人也不能再反悔。

笔者认为,达成和解协议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个条件就是和解协议得到履行。

具体理由有:

1、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已为法律所确认。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这条法律规范从反面肯定了和解协议的效力,即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和解协议,不是靠法院强制执行,并且规定了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处理,即仍要执行原判决。

2、执行和解协议是经过司法程序确认的。

和解是当事人对自己民事权利的处分,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只要这种处分不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就应当受法律保护。

但和解协议不仅是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依法要由执行员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才能得到法律上的承认,体现了法院的意志,当然具有法律效力。

3、执行和解协议可以产生中止或终结执行程序的效力。

如果和解协议是当即履行,则执行程序也告终结。

如果和解协议约定履行期限,则在此期限内法院也不得按原法律文书执行。

如果在部分履行和解协议后当事人又反悔的,则已行部分仍然有效。

如果当事人已完全按和解协议履行完毕,这时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恢复原法律文书的执行,法院也不能依职权执行。

4、执行和解协议生效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

和解协议是实践性的协议,而不是诺成性的。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则该协议就无法律约束力,这时只有原法律文书才具有法律效力。

反之,如果已经按和解协议履行,则原法律文书就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这时和解协议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

笔者认为,如果全盘否定和解协议的效力,在实践上会放纵部分当事人随意违反和解协议,拖延执行时间;如果认为和解协议具有绝对确定的效力,则又会漠视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失去法律文书的制约任用,最终都不利于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执行和解法律保证

法院对执行和解协议进行审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查执行和解协议是否违背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道德。经审查执行和解协议违背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道德,要向当事人说明和解协议无效,案件执行程序继续进行。

二是审查被执行人是否具备履行和解协议的条件,是否存在被执行人利用执行和解拖延执行逃避执行的可能。

具体做法是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后,执行法官要责令被执行人说明履行和解协议的能力和条件。被执行人不能说明其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条件,又不能提供执行担保的,法院不认可和解协议的效力,执行程序不停止。法院审查执行和解协议的情况要记入笔录。

为保证执行和解协议的落实,还要加大对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制裁措施。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和解协议甚至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恢复执行后要要严肃追究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的法律责任,采取罚款、拘留等制裁措施。情节严重的,要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拒不执行的刑事责任。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执行法官要告知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法律后果并记入笔录。

规范执行和解还要明确执行和解协议的风险责任的承担。执行和解协议从其性质上讲是建立在民事权利自治的基础上的,它实质上是债权人、债务人针对如何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重新订立的合同。被执行人在履行和解协议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情况发生变化,而丧失履行义务的能力,或其化原因造成执行不能的风险责任只能由当事人承担。对此,执行法官应告知申请执行人并记入笔录。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执行案件如何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07条规定,人民法院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6个月内执行结案,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扣除。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执行程序实际处于中止状态。如果和解协议规定的履行期限在6个月以内,案件可裁定中止执行,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做执行结案处理。如果和解协议履行期限在6个月以上,由于超过了法定的6个月的结案期限,法院可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向申请执行人发放债权凭证,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可凭债权凭证重新立案执行。

延伸阅读
  1. 多个被告如何执行和解协议
  2. 民法典中和解协议没有履行原合同还有效吗
  3. 庭前调解的效力和执行
  4. 刑事和解协议未履行如何处理
  5. 执行和解有什么效力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法律咨询: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是谁
  2. 回避申请的提出及处理
  3. 养一只辐射陆龟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行为
  4. 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
  5. 车祸伤者的赔偿起诉期限
  6. 财产保全提交资料得多久下来
  7. 离婚做财产保全,可以保多久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