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15
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统一的情况,相关法规规定了司法鉴定费用本地化的原则。这意味着鉴定费用的收费标准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司法鉴定费用的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规定。
因此,不同地区的鉴定费用标准是各不相同的,应向当地的司法鉴定机构咨询相关事宜。
在我国的双方鉴定规则中没有具体规定鉴定费用减免的情况。然而,各地都出台了减免交纳鉴定费的辅助性法规。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委托人可以凭借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的通知、人民法院提供的司法救助通知,或司法鉴定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应予法律援助的通知,获得司法鉴定机构减半或免收鉴定费的待遇。
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如果因经济困难无法支付鉴定费用,可以查看本地司法局的相关规定,并积极申请法律援助,争取减免鉴定费用。
根据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在与委托人签订协议书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委托事项的鉴定。然而,在实际的鉴定实践中,往往超过了这个规定的时间,有的甚至需要四十五天或两个月的时间。因此,以鉴定会完成后实际通知的时间为准。
如果委托鉴定的内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的技术问题,或者检验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经鉴定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间可以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也就是说,两个月应当是延长过的鉴定期限了。如果鉴定机构还要进一步延长时间,除非有其他特殊情况,应当被视为超时鉴定的违规行为。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督促鉴定机构出具鉴定结论。
如果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完成鉴定的时间另有约定,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出具鉴定报告。
补充或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如果由于当事人原因未能按时充分提供鉴定材料,导致鉴定时间延误,延误的一方应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