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8-08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销售假药罪的定罪,需要有物证作为支持。在刑事案件中,法院更加重视物证,而不轻信口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据。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于所有案件的判决都要重视证据,重视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而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而没有被告人供述但有确实、充分的证据的情况下,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的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1.生产、销售假药单位所雇佣的人的证言,包括:
(1)生产、销售假药的时间、地点、数量、外观包装、销售价格等相关情况。
(2)假药的生产流程、销售方式以及持续时间。
(3)假药原料的来源、特征、数量、价格,假药的种类、适用对象以及销售去向。
(4)生产、销售假药非法所得资金及账务情况。
(5)共同犯罪的情况,包括犯意的提起、策划、联络、分工、实施、分赃等情况。
(6)单位涉嫌犯罪的情况。
2.其他知情人的证言,包括:
(1)所知道的生产、销售假药的情况。
(2)犯罪嫌疑人购买假药原料的途径、数量、价格等。
(3)购买人因使用假药而受到的伤亡情况。
1.生产、销售假药的现场、生产设备、生产工具以及照片。
2.假药的原料、包装,成品的实物和照片。
1.生产、销售假药的发票、账簿、记账凭证、存折以及资金进出记录等。
2.关联账户资金进出记录。
3.与案件有关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销售合同、产品出入账单,假药的宣传单、说明书以及广告等。
4.有关部门出具的处罚决定及封存假药的证明材料,相关部门出具的经营资格证明、会议记录等。
5.假冒药品质量认证书及其标志。
6.造成人身损害的病历、医疗费票据等。
7.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形成单位决定(意志)的会议记录、决策人员批示或授权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