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09-15
法院行使对被执行人自然债权执行程序的启动,必须依赖于一般执行程序作为前提条件。通过一般执行程序,法院可以确定被执行人的财产是否足以清偿债务。只有在被执行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情况下,才能启动对被执行人自然债权的执行程序。
如果被执行人有偿付能力但拒不履行债务,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执行。
司法实践中存在两个极端的做法:一是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一旦发现被执行人对第三人有到期自然债权就立即适用对被执行人自然债权执行程序;二是过于苛求被执行人必须是没有任何财产的情况下方可适用对被执行人自然债权执行程序。
正确地理解和适用代位执行程序应当基于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措施。因此,全面了解和掌握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是必要的。如果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就不应当将被执行人的自然债权作为执行标的。只有当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才可对其自然债权采取措施。
被执行人对第三人享有的自然债权必须是到期的才能执行。根据相关法规,只有被执行人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自然债权才能执行。对于自然债权是否到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是法定期限的债权,则以法定期限为准;如果是约定期限的债权,则以约定期限为准。对于既无法定期限也无约定期限的债权,被执行人可随时要求第三人清偿,申请执行人也可随时申请对其执行。未到期的自然债权不得申请执行,除非第三人自愿提前履行。
为了防止被执行人私自处分未到期债权,妨碍申请执行人的自然债权得到及时实现,应扩大代位财产保全的适用对象范围。允许申请执行人就被执行人的未到期自然债权申请代位保全,待自然债权到期后再改为申请执行执行。代位保全只是裁定第三人不得对被执行人清偿债务,与实际执行第三人的财产有所区别。
如果被执行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自然债权,或虽行使自然债权但未达到目的,都可能害及申请执行人的自然债权。不论是主观上的过错还是客观上的障碍,都应适用对被执行人自然债权的执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债权人的利益,实现对自然债权执行制度的立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