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中发现拍卖错误怎么办
点击数:81 更新时间:2023-11-0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执行人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书时,申请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一般会采取拍卖被执行人财产的方式履行判决书,那么执行中发现拍卖错误如何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执行中发现拍卖错误的法律责任和赔偿
依据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在拍卖财产时出现错误,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人民法院必须承担赔偿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四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如果出现以下侵犯财产权的情形之一,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一) 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二)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三) 违法征收、征用财产;(四) 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执行回转的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回转只适用于执行完毕后,执行根据被依法撤消或变更的情形。然而,《执行规定》对其适用条件作了扩大解释。具体条件包括:(1) 执行程序已经开始或者进行完毕。也就是说,执行根据的内容已部分执行,一方当事人因此而获得了部分或全部财产。(2) 执行根据被依法撤销或变更。撤销指原执行根据已完全丧失效力,变更指原执行根据的内容已被改变。(3) 由当事人申请或执行机关依职权决定。当事人申请是指当事人请求执行回转时,执行机关被动地决定执行回转;执行机关依职权是指在没有当事人请求执行回转时,执行机关主动决定执行回转。(4) 执行机关以裁定的形式作出决定。(5) 执行回转的对象是申请执行人。也就是说,应由申请执行人返还已取得的财产。(6) 执行回转的内容包括原有财产和原有财产的孳息两部分。执行回转时,已执行的标的物是特定物的,应当返还原物;不能返还原物的,应进行折价抵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