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形公安机关可以终止强制执行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措施法律知识

什么情形公安机关可以终止强制执行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0-05-25

 
8578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一些行政处罚案件可以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的,而这些行政案件往往需要公安机关负责强制执行的,而强制执行是可以中止的,那么在哪些情形下公安机关可以终止强制执行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什么情形公安机关可以终止强制执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行政处罚案件可以终止强制执行的情形包括当事人死亡、法人终止或执行标的灭失等。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第二百一十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强制执行:

(一)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

(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

(三)执行标的灭失的;

(四)据以执行的行政处理决定被撤销的;

(五)其他需要终结执行的。

抽象行政行为不纳入受案范围的原因

(1)抽象行政行为可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上级行政机关监督的方式确保其合法性。

(2)抽象行政行为的对象范围大、不确定,其合法性问题不适合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是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各类决定的统称。

行政诉讼法没有将这类内部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主要原因是:这类行为往往涉及高度经验性的判断,例如机关领导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态度和水平的印象,需要靠日积月累形成,人民法院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另外,这类行政行为不涉及公民的基本权益。

行政调解。这是指行政机关劝导发生民事争议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的一种行政活动。行政调解针对的是发生了民事权益争议的当事人,没有强制性。

仲裁是法定机构以中立身份按照法定程序对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有法律拘束力的裁决的行为。

公安、国家安全等国家机关具有行政机关和侦查机关的双重身份,可以对刑事犯罪嫌疑人实施刑事强制措施,也可以对公民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指导行为是行政机关以倡导、示范、建议、咨询等方式,引导公民自愿配合而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属于非权力行政方式。其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简便性和经济性。

重复处理行为是指以行政机关根据公民的申请或者申诉,对原有的生效行政行为作出的没有任何改变的二次决定。重复处理行为实质上是对原已生效的行政行为的简单重复,并没有新形成事实或者权利义务状态。

延伸阅读
  1. 强制执行中拘传和拘留的差别
  2. 小事故逃逸处罚的法律后果
  3. 行政拘留罚款什么时候交
  4. 刑事和解协议未履行如何处理
  5. 法院判决后可以提出离婚财产强制执行吗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失信人员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2. 民事取保候审的申请书范本
  3. 一、异议审查程序
  4. 非法处置财产的财产量刑标准是什么
  5. 民事案件委托权限
  6. 民事诉讼调解不履行的法律处理方式
  7. 执行法官回避的决定权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