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故逃逸处罚的法律后果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小事故逃逸处罚的法律后果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09

 
380593
在现实生活中有做出交通违法行为的,由交通管理部门对违法人员进行行政处罚,而交通违法处罚的主要措施是处以罚款,扣分等,那么小事故逃逸处罚单不处理会有怎样的后果?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小事故逃逸后交通管理部门出具处罚决定书,当事人不在规定期限内处理,将面临罚款的加处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交通警察当场收缴罚款时,应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注明,并由被处罚人签名确认。如果被处罚人拒绝签名,交通警察应在处罚决定书上注明。交通警察应当开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如果不开具罚款收据,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后果

如果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但加处罚款总额不得超过罚款数额;二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处理交通肇事逃逸的方法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人,应尽快将其抓捕归案。因为交通肇事者承担交通事故的最终赔偿责任,即使购买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险公司也仅在责任赔偿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超过部分仍由肇事致害人承担。抓捕交通肇事逃逸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启动查缉预案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痕迹、遗留物等线索,及时启动查缉预案,布置堵截和查缉。

2. 发布协查通报或社会公告

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侦破线索。协查通报或社会公告应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相关信息。

3. 部门间紧密合作

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布置堵截或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嫌疑车辆的,应扣留并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延伸阅读
  1. 寻衅滋事罪指什么
  2. 犯了破坏电力设备罪怎么处罚,有没有法律规定
  3. 被同事骂小三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4. 非法集资3000万判决
  5. 违反网络安全法可以刑事拘留吗

交通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调解协议的可撤销性
  2. 一起骑车撞人怎么赔偿的
  3. 补充侦查的期限和补充侦查次数
  4. 劳动工伤赔偿法律指南
  5.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详解
  6.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让公司赔偿离职
  7.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如何处理
交通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