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03
人民法院根据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履行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障权利人的权益得以实现。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包括但不限于民事判决书、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这些文书一经生效,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果拒不履行,权利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权利人称为申请人,被指定履行义务的人称为被执行人。
如果其他单位和个人持有被申请执行的财产,并受到人民法院书面通知要求协助执行,都有义务按照通知的规定执行。任何无故推托、拒绝或者妨碍执行,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文书又称为执行文书。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应以法律文书为依据。根据法律规定,具有执行效力的法律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具有财产执行内容的刑事判决书和裁定书;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仲裁文书;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公证文书;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必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未生效的文书不能作为执行的依据。此外,法律文书还必须具有给付内容,如果只是确认或者变更法律关系的,无需执行。
根据法定期限,申请执行的时效为两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和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规定。
在强制执行时,被申请人财产所得的现金应及时用于清偿债务。如果有多个申请人,人民法院执行员应按照法定的清偿顺序分配,而不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清偿顺序依次为:首先偿还所欠申请人的工资和生活费;其次偿还所欠国家的税款;然后偿还其他债务。先满足上一顺序申请人的债权,再满足下一顺序申请人的债权。如果在同一清偿顺序内无法满足所有申请人的要求,则按照各人债权数额的大小,按比例分配。未能清偿的债权将由债务人以后偿还。
强制执行需要收取执行费用,并按照诉讼费用的标准进行收取。在申请强制执行之前,法院不会向申请人收费,而在执行完毕后,被执行人需要向法院支付费用。执行费用将上缴国库。
根据生效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上面涉及的财产都需要计算利息,一般为2.1%乘以2倍。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9条的规定,应当加倍支付利息。
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引起一些仇恨。为了安全起见,申请人尽量避免与被执行人见面,最好委托律师代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