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09-23
案号:()字第号
社区矫正人员:男(女),年月日出生,族,居住地,户籍地
刑事判决:根据人民法院于年月日作出的()字第号刑事判决书,判处社区矫正人员缓刑,附加。
社区矫正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该社区矫正人员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人民法院禁止令)的行为,具体事实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建议对社区矫正人员撤销缓刑。
此致
人民法院
(公章)
年月日
人民检察院,公安(分)局
缓刑的考验期限是指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限。缓刑是对所判处的刑罚有条件的不执行,为了考验犯罪人是否遵守这种条件,就要在决定缓刑的同时,确定一个对犯罪人进行考验的期限,这便是缓刑的考验期限。
根据刑法第73条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可见,缓刑考验期限不得短于原判刑期,可以等于或者长于原判刑期。
(1)拘役的考验期限最低不能少于2个月,最长不得超过1年;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能少于1年,最高不能超过5年。在此范围内,缓刑考验期限可以等于或者长于原判刑罚。
(2)必须注意原判刑期与缓刑考验期限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考验期限应适当长于原判刑期。例如,对于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宣告缓刑考验期限为5年,对于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宣告缓刑考验期限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