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执行拘留的法律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申请和移送法律知识

异地执行拘留的法律规定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10-02

 
85478
现实生活中,法律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涉案人员进行有关的处置判罚,其中就有异地执行拘留,可是许多人都不清楚异地执行拘留的法律规定有哪些,那么下面就由小编用相关的法律知识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异地执行拘留的法律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2条的规定,当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并要求其提供配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决定拘留的机关在拘留后,除非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被拘留人的情况下,应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

有碍侦查的情况

有碍侦查的情况包括:其他共同犯罪嫌疑人闻讯后可能逃匿、毁弃或伪造证据的情况;可能互相串通,订立攻守同盟的情况;其他犯罪有待查证且还未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等。但是,在上述情况消除后,应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对于未在24小时内通知的情况,应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无法通知的情况包括:被拘留人不提供真实姓名和住址的情况;被拘留人没有家属或工作单位的情况等。

拘留的具体含义

刑事拘留

拘留是指对对象进行拘禁限制的行为,但并不一定需要法院命令,警察机关也有拘留权。各国对于拘留的总时间长度的允许程度不同,有些国家甚至允许无限期拘留。在刑事诉讼中,拘留被称为刑事拘留。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用于暂时限制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的人身自由。

行政拘留

行政拘留是指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般违法行为给予的最严厉制裁,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行政拘留的最高期限为15日,期满即释放。对于不服拘留的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合并执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20天。

刑事拘留的程序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如果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则根据刑事诉讼法进行审理。刑事拘留并非处罚或制裁措施。如果被拘留人后来被判无罪释放,可以向国家申请赔偿。
延伸阅读
  1. 醉驾刑拘最短好多天
  2. 处理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方法
  3. 警察抓捕嫌犯后的羁押措施:看守所与拘留所的区别
  4. 刑事拘留多久后提请批捕
  5. 监视居住期间的刑事拘留规定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被执行期间公司是否可以换法人代表
  2. 法人和执行董事的区别
  3. 钱亮的问题: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4. 保险公司拖欠理赔费用一年可起诉利息吗
  5. 失信被执行人的规定及相关法律规定
  6. 共同投资协议
  7. 民事诉讼中执行异议的时效规定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