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作伪证怎么处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审判监督程序法律知识

民事案作伪证怎么处罚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0-02

 
84699
伪证就是假的证据,伪证的目的就是影响办案人员的视线,达到一些目的,所以说伪证是可以构成犯罪的,有伪证罪,也有可能是阻碍执法罪的,那么在民事案件中如何处罚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伪证行为增多的原因

一、我国法律规定不健全

1.刑法规定不严密。

我国刑法中对伪证行为的法律规定主要有《刑法》第305条、第306条、第307条。然而,这些规定只适用于刑事诉讼,不适用于民事诉讼。

《刑法》第307条规定了在民事诉讼中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的处罚。然而,刑法并没有将民事诉讼当事人自己伪造、毁灭重要证据而妨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2.民事诉讼法规定不严密。

《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了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行为的处罚,但对罚款和拘留的具体情况以及由谁来认定和制裁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这导致了现实中的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乱处罚,一种是不处罚。

二、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不完备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出庭作证,但对“确有困难”一词的具体定义和相关细则没有明确规定。

此外,对证人无正当理由或未经法庭许可而拒绝出庭作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强制措施和处罚措施等也没有规定,这使得法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缺乏明确的依据。

三、我国民诉法中无证人宣誓制度

证人宣誓制度是为了增强证人作证的严肃性而设立的。然而,我国目前没有这项制度,证人对出庭作证的意义和作伪证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缺乏充分认识,导致有时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和侥幸心理。

四、证人的法制观念不强

目前,证人存在提供伪证和不出庭作证两种心理。一方面,证人可能会应当事人的要求提供伪证,原因包括亲戚朋友的情面、利益驱动以及暴力胁迫等。另一方面,证人可能不愿意出庭作证,因为害怕被对方当事人报复或担心自己利益受损而得不到补偿。

伪证行为导致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背离,严重干扰了法官对案件的正确认识,影响了司法审判的正常进行,导致冤案和错案的发生。证人不到庭,则法官和对方当事人无法了解取得证言的途径和方式,仅凭一纸在庭外形成的证言难以置信。在质证环节,因为证人没有到庭,许多事实无法搞清楚。

延伸阅读
  1. 拘留32天,伪证罪出来说有前科了,是不是留下底案了?
  2. 刑事赔偿的范围和情况
  3. 工伤保险中的伪证行为所涉及的法律责任
  4. 作伪证造成冤枉的处理方式
  5. 伪证罪拘留多少天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一、上诉程序及开庭时间
  2.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
  3.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
  4.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
  5. 法院申请支付令:步骤及要求?
  6. 网上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吗
  7. 有民事判决可申请支付令吗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