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先后上诉如何确定诉讼地位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二审程序法律知识

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先后上诉如何确定诉讼地位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2-26

 
84252
最近,很多的人都在问小编: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先后上诉如何确定诉讼地位?是根据先来后到的时间确定的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说一说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先后上诉如何确定诉讼地位的相关法律知识,行为小编整理的知识能够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先后上诉如何确定诉讼地位

上诉权的法定规定

上诉权是当事人的一项法定诉讼权利,只要他(她)在法定期限(裁定为十日,判决为十五日)内按诉讼规定提出上诉,就应为上诉人。对当事人所赋予的这一法定上诉权,除了因逾法定期限而丧失外,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或剥夺。

上诉的定义

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依照法定程序向原审法院或上一级法院声明不服从法院判决或裁定,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

上诉具备的条件

1、必须有合格上诉人和被上诉人2、必须是依法允许上诉的判决裁定3、符合法定的上诉期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4条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期限应从判决书裁定书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算。判决书裁定书不能同时送达当事人的,上诉期限从各自收到判决书,裁定书之次日起算。

对刑事二审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理由和范围的限制。对刑事上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加重对被告人的处罚。而民事二审案件,二审法院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述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的,不予审查;但是一审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

自诉案件中的上诉权

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自诉人有权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三种,即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害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这类自诉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也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报案、控告、检举不立案侦查,或者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

上诉权的适用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关人员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口头形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这样规定是为了保证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准确、无误,准确、及时打击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规定,以下人员有权提出上诉:

1、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2、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3、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延伸阅读
  1. 终审判决结果是否会告知一审法院?
  2. 两审终审制名词解释
  3. 贩毒罪判决的上诉权利
  4. 行政案件的一审程序
  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哪几种
  2.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3.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
  4.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5.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6.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7.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