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3-10-06
对于公安机关与检察院交叉管辖的案件,应首先将对方管辖的案件移送给对方,并根据主罪进行分工。主罪的侦查机关将担任主要的侦查工作。
在侦查过程中,如果公安检察院发现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可以告知被害人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对于属于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其他类型自诉案件,可以立案进行侦查,并在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将案件一并移送给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合并审理。
如果法院在审理自诉案件中发现检察院未起诉的刑事案件,法院应将新发现的罪行另案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处理。
如果法院在审理公诉案件中发现检察院未起诉的刑事案件,在审判期间发现新的事实可能影响定罪的,可以建议检察院补充或者变更起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借款合同履行地问题的批复》,借款合同的履行地应当根据合同约定确定。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贷款方应先将借款划出,履行了贷款方的义务。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贷款方所在地应被确定为合同履行地。
对于民间借贷行为及主体范围、受理与管辖,司法解释已作出规定。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司法解释规定了民间借贷案件的受理与管辖,包括起诉条件、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以及保证人的诉讼地位等问题。
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民间借贷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对于与民间借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犯罪,人民法院应当将犯罪线索材料移送侦查机关,但民间借贷案件仍然继续审理。如果借款人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也得到明确规定。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需满足生效要件。企业之间为了生产、经营需要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只要不违反相关规定,应当认定合同有效。企业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也有效。借款人或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已被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并不自动导致民间借贷合同无效,而应根据相关规定确定合同效力。
1. 异地交叉管辖保障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的要求。通过异地交叉管辖,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权不受“司法辖区和行政辖区同一体制”造成的被告行政机关不当干预的影响。异地交叉管辖使作为被告和控制者的行政机关失去对司法机关的影响力,确保了司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可能性。
2. 异地交叉管辖促进了当事人平等参与行政诉讼的原则。当事人平等参与诉讼要求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以及裁判者以超然中立的角色对待双方当事人。然而,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异地交叉审判可以避免本地行政权对司法审判权的不当干预,确保当事人平等参与诉讼的原则和利益。
3. 异地交叉管辖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审判行政案件。司法公正既体现为程序的公正,也体现为实体的公正。行政案件的异地交叉管辖使得审判机关免受来自被告行政机关的压力和其他干扰,保障了法官独立地主持庭审活动、听取当事人陈述、质证和辩论的能力。异地交叉管辖能够确保法官根据事实和法律公正地对行政案件做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