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管辖 > 民事地域管辖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09-26

 
82806
在法律范畴中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是怎样的?其中具体的相关规定又是怎样的?在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会为大家详细带来其中相关的知识进行解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事诉讼法对地域管辖的规定

一、确定地域管辖的标准

我国《民事诉讼法》确定地域管辖主要是根据以下两点:

(1)人民法院辖区与国家行政区域相一致,使诉讼当事人的所在地(尤其是被告的住所地)与人民法院辖区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当诉讼当事人的所在地等在某一行政区域内时,诉讼就由设在该行政区域内的人民法院管辖。

(2)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或者法律事实与人民法院辖区之间的隶属关系。即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或者法律事实在哪个法律的辖区内,案件就由辖区内的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上述标准,《民事诉讼法》将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

二、一般地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管辖或一般管辖,是指以当事人所在地与法院辖区之间的隶属关系所确定的管辖。

由于当事人有原告与被告之分,所以要确定管辖法院,还必须明确以哪一方的当事人所在地为标准。对此,一般地域管辖的通行做法是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即案件由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1条确认了这一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知:当事人所在地包括当事人的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住所地,对于公民来说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来说是指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除此之外,针对一些特殊的被告所在地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适用意见》)中作了补充性的规定。

三、特殊地域管辖

特殊地域管辖,又称特别管辖或特殊管辖,是以被告住所地、诉讼标的或者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而确定的管辖法院。

特殊地域管辖是相对于一般地域管辖而言,针对案件的特殊情况,由法律所确定的有两个以上的法院对特殊案件有管辖权的特殊地域管辖方式。

《民事诉讼法》第24条,第26~33条规定了九种适用特殊地域管辖的诉讼。

四、专属管辖

专属管辖,是指法律强制规定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只能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管辖权,当事人也不得协议变更管辖法院。

专属管辖是一种强制性管辖,具有管辖上的排他性,既排除了任何外国法院对属于我国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的管辖权,又排除诉讼当事人以协议方式选择国内的其他法院管辖和法律有关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4条的规定,下列三类案件属于专属管辖。

延伸阅读
  1. 管辖异议的范围和对象
  2. 起诉被告人的地域管辖问题
  3. 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及相关规定
  4. 海运合同的管辖权问题
  5. 服务质量差导致人身伤害的诉讼管辖权问题

民事诉讼管辖热门知识

  1. 民间一般借贷担保人的时效
  2. 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及规定的重要性
  3. 有效的协议管辖条件
  4.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管辖确定方法
  5. 专属管辖:法律规定的特定管辖权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7. 不服政府对民间纠纷处理怎么办
民事诉讼管辖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