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劳动关系认定中的问题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处理劳动关系认定中的问题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1-26

 
82505
劳动关系对于劳动者是一种权益的保障形式,一旦没有劳动关系或是对方不承认劳动关系的,就可能会损害另一方的权益。所以劳动关系的认定十分重要。那么处理劳动关系认定中的问题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时,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十一条: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报酬执行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且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将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如果没有集体合同或集体合同未规定,将实行同工同酬原则。

第十四条第三款: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将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如何认定劳动关系

一、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劳动关系

劳动者可以提供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业务授权委托书、代签的业务合同、上班记录表、进出用人单位的门卡、饭卡、工资条、工作服、暂住证、评定员工等级证明、表彰或处罚决定等材料,以证明自己为用人单位提供过劳动。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需要增强证据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平时应尽可能收集、保存相关物品。

二、寻求同事提供证人证言

劳动者可以请同事出庭作证,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

三、取得客户证明

劳动者可以寻求自己任职期间接触过的客户提供证明,证明自己曾经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向其提供过服务。

四、申请调查取证

对于一些不接待公民个人调查取证的单位,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部门向社会保险部门、银行调取相关资料,例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或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的情况。
延伸阅读
  1. 工伤做伤残鉴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2.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判定
  3. 法律对扶养关系的判定方式
  4.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5. 工伤复发后还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吗

劳动法规热门知识

  1. 劳动争议案件:刘某与公司的解除劳动合同纠纷
  2. 工伤职工的福利待遇与在职员工是否一致
  3. 劳动关系证据链的构成要素
  4. 薪资证明的书写范本及其作用
  5. 支付职工出差借款、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报销差旅费大于借款的账务处理方法
  6. 哪些情形属于事实劳动关系
  7. 外出务工人员的界定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