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劳动关系认定中的问题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1-26
劳动关系对于劳动者是一种权益的保障形式,一旦没有劳动关系或是对方不承认劳动关系的,就可能会损害另一方的权益。所以劳动关系的认定十分重要。那么处理劳动关系认定中的问题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时,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十一条: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报酬执行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且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将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如果没有集体合同或集体合同未规定,将实行同工同酬原则。
第十四条第三款: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将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如何认定劳动关系
一、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劳动关系
劳动者可以提供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业务授权委托书、代签的业务合同、上班记录表、进出用人单位的门卡、饭卡、工资条、工作服、暂住证、评定员工等级证明、表彰或处罚决定等材料,以证明自己为用人单位提供过劳动。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需要增强证据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平时应尽可能收集、保存相关物品。
二、寻求同事提供证人证言
劳动者可以请同事出庭作证,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
三、取得客户证明
劳动者可以寻求自己任职期间接触过的客户提供证明,证明自己曾经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向其提供过服务。
四、申请调查取证
对于一些不接待公民个人调查取证的单位,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部门向社会保险部门、银行调取相关资料,例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或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