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29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情况下,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将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进行首次鉴定。
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由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相关的专家库,从中随机抽取专家参加诊断鉴定委员会。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则从该省、自治区、直辖市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中随机抽取专家参加诊断鉴定委员会。
申请鉴定时需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书、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所需的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资料,鉴定委员会也可调阅原诊断机构的诊断资料。
鉴定委员会应认真审查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并可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被鉴定人进行医学检查,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取证。鉴定委员会还可邀请其他专家参加鉴定,但这些专家不参与鉴定结论的表决。
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规定和职业病诊断标准,鉴定委员会运用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并制作鉴定书。鉴定结论需获得鉴定委员会成员过半数通过,鉴定过程要如实记录。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时,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也可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
职业病鉴定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包括工作场所调查、劳动者体检、实验室检查等费用。
行政行为自告知之时起原则上发生法律效力,但在附款有规定时则自规定之时起生效。行政行为的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一般在告知之时产生。行政行为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的客体,即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行政主体有权依法实施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则有服从的义务。行政行为的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组织实施的所有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行为,狭义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法律行为。行政行为一般采用狭义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