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职业病法律知识

职业病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11-21

 
344676

职业病赔偿的法律依据及内容

一、职业病的定义和诊断

1.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诊断为职业病的病例需要由诊断部门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被确定为职业病患者,在治疗休息期间或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一些国家还给予职业病患者经济赔偿,因此,这类疾病也被称为需要赔偿的疾病。职业病的诊断通常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备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

二、职业病赔偿的内容

1.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检查,并如实告知劳动者检查结果。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3. 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4. 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除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外,根据相关民事法律,还有权获得赔偿。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5. 如果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如果最后的用人单位能够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6. 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并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7.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和康复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8. 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后,其享有的待遇不变。如果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况,应按照国家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以上是关于职业病赔偿的法律依据和内容。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了解,请咨询手心律师网。

延伸阅读
  1. 工伤保险赔偿范围及责任
  2. 很小的工伤是否可以要求赔偿
  3. 工伤申报与认定的程序
  4. 工伤配置辅助康复器具的报销问题
  5. 广东省府关于省属煤矿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

保护监察热门知识

  1. 农民工工资担保保证金缴纳比例的相关规定
  2. 保护童工权益:究竟谁应对服装厂雇佣殴打童工负责?
  3. 在我国国家18岁童工算合法的吗
  4. 生育险一般报销多少钱
  5. 赠予所得房产转让税费:了解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
  6. 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可转让性探讨
  7. 生育保险报销比例是多少
保护监察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