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工资是否与满勤相关?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04
劳动者发生工伤是需要进行治疗的,而在治疗期间劳动者是有工资的,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是由用人单位按一定的比例发放的,治疗的期限为12个月,那么发生工伤工资是不是满勤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工伤工资是否满勤工资的法律解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当劳动者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停工接受工伤医疗时,用人单位在停工留薪期内应维持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并按月支付工伤工资。
停工留薪期的定义与延长
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然而,如果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一旦工伤职工被评定伤残等级后,将停发原待遇,并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如果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要治疗,将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举证责任倒置。如果用人单位无法提供证据,那么劳动者的主张将被推定成立。其一,用人单位持有工资证据。根据原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6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因此,用人单位是工资证据的持有者。其二,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同时,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而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因此,如果劳动者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其工资标准,而用人单位以不正当理由拒不提供,法院可以直接推定劳动者主张的工资标准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