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3-12-15
根据我国法律,对于工伤赔偿协议是否各存一份并没有具体规定。然而,在实践中,一般情况下,签订协议后,双方会各自保留一份,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治疗时,可以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在治疗工伤时,应当选择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就医。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职工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急救。
工伤治疗所需的费用,如果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规定,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有关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具体规定,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制定。
对于工伤职工住院治疗期间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并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具体的支付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如果工伤职工治疗的是非工伤引发的疾病,则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而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工伤职工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时,如果费用符合规定,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鉴定流程包括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工伤职工应享有的待遇和救济途径。
工伤认定申请可以由用人单位提出,也可以由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提出。不同申请人的申请顺序也不同。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申请,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但需要经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才能提出。但是提出时间不得超过一年,计算起点为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以及患病后,劳动鉴定机构根据国家鉴定标准,运用相关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评定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劳动能力鉴定是给予受伤害职工保险待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工伤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