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3-10-14
如果对工伤鉴定结论不服或有疑义,可以在受到鉴定结论后的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结论申请。
工伤鉴定完成后,可以根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和医疗补助金等。如果单位投了工伤保险,则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根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如果没有投保,则需要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如果与用人单位无法协商解决,可以根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
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如果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如果仲裁或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则可以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工伤职工对伤残等级结论不服时,应通过由下而上的复查程序,以确保鉴定工作的公正合理。具体做法是,如果职工不服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鉴定结论,可以申请省级劳动委员会进行再次鉴定,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的结论为最终结论。
工伤职工对伤残等级结论不服时,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原因如下:
1)根据行政复议办法规定,这种情况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因此也不能进行行政诉讼。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中明确规定,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因此,对于劳动能力鉴定等级不服的情况,公民和法人无法提起法律诉讼或寻求法院处理。
2)从劳动鉴定委员会组织和工作性质来看,它不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因此,伤残等级鉴定工作是根据国家评残标准进行的,劳动鉴定委员会是当地政府协调劳动、卫生和工会等部门互相配合、支持这项事业的虚设机构,劳动鉴定办公室的工作是具体组织落实。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的鉴定是医学专家组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情作出的技术性结论,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技术性和事业性的工作,不是具体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