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9-17
工伤,又称职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与职业责任相关的活动时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根据1921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工伤被定义为“由于工作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为工伤。”而在1964年第48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工伤的定义进一步扩大,包括职业病和上下班交通事故。因此,目前国际上较为规范的工伤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即在工作过程中由工作引起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职业病是指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应被认定为工伤:
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应被视同工伤:
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形之一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工伤事故按照伤害类别分为20种,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器工具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刺割、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和受压窗口爆炸、其他爆炸、中毒窒息以及其他伤害,如跌伤、冻伤等。
工伤事故可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三类。
工伤事故可根据伤残程度分为1-10级共10个伤残等级,其中1级伤残等级最严重,10级伤残等级最轻。每个伤残等级都有不同的鉴定和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