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0-13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授权进行的行政确认行为,用于确定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视同工伤。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诊断、鉴定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诊断、鉴定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负责处理需要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
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期间发生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及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在15日内作出决定。若需要依据司法机关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工伤认定时限会暂停。
根据申请主体的不同,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也不同。单位申请认定的时限是工伤发生之日起30日内,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申请认定的时限是工伤发生之日起1年内。但在特殊情况下,工伤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劳动者需注意。
一、逾期申请需自行承担费用
工伤申请有时间限制,若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在24小时内通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参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方可报销费用。未按规定时间办理的,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工伤认定申请需在1年内提出
根据国家《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申请必须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
三、60日内会给出回复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及所在单位。
若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或工伤认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1、对伤残等级结论不服的工伤职工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原因如下:
首先,行政复议办法明确规定,此情况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因此也无法进行行政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对于不服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公民、法人无法提起法律诉讼或要求法院受理。
其次,从劳动鉴定委员会组织和工作性质来看,它并非具体的行政行为。
伤残等级鉴定工作是根据国家评残标准进行的,劳动鉴定委员会是当地政府协调劳动、卫生和工会等部门相互配合、支持的虚设机构,劳动鉴定办公室具体组织落实。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的鉴定是医学专家组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情作出的技术性结论,属于技术性工作,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2、对伤残等级结论不服的工伤职工应通过复查程序解决。若职工对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申请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再次鉴定,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的结论为最终结论。此外,若工伤职工在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作出后1年内发现伤残情况有变化,可以向当地市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鉴定,并按新确定的伤残等级标准享受相关工伤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