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0-20
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五条第(四)项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如果未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逾期未支付,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以下是适用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的条件:
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未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支付经济补偿,但用人单位逾期未支付。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根据上述条件,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能直接通过仲裁或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的标准加付赔偿金,而是应通过行政救济途径主张该权利。
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包括:
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提高劳动合同工资待遇但劳动者不愿意续签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且未造成失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由于劳动者的过失,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