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29
根据劳动部与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的《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的通知以及最高法2001年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司未经协商,擅自变更劳动合同主要内容,停发工资、停缴社会保险,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意向的情况下,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最高法的规定,如果公司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并可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如果是用人单位违约在先,导致劳动者被迫辞职,用人单位不仅不能免除给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还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针对目前企业逼迫员工辞职现象日趋严重,有关人士建议设立“推定解雇制度”。这种制度可以防止企业为迫使员工离开企业而使用各种手段,如调换岗位、下放基层、降低待遇、长期出差、明升暗降等,突然且单方面地改变雇员的基本工作条件。如果雇员不同意并辞职,这等于被雇主变相解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雇主既没有正当理由解雇,又没有提前通知,雇主应对逼迫员工自动辞职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通过在《劳动法》中增设此制度,可以预测和指引企业行为,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提高员工的职业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