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2-24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劳动仲裁强制执行的期限为二年。在申请执行时效方面,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根据前款规定的期间计算方法如下:
1. 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履行期间,则从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2. 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则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3. 如果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间,则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仲裁裁决。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首先,申请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申请。如果被执行人在国外,则申请人可以直接向被执行人所在国的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如果被执行人在中国境内,则国内仲裁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执行。涉外仲裁裁决则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执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执行案件实行级别管辖,因此被执行人在中国境内的情况下,执行的级别管辖遵循人民法院受理诉讼案件的级别管辖规定。
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包括仲裁裁决书(正本)、仲裁裁决书送达证明、仲裁协议书或带有仲裁条款的合同书,以及人民法院要求提交的其他证明文件和材料。如果被执行人在国外,则需要按照其所在国法院的规定提交材料。
申请仲裁裁决强制执行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如果当事人双方都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则期限为六个月;如果当事人中有一方是公民,则期限为一年。申请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期限从仲裁裁决书规定的履行期或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仲裁裁决书规定了分期履行,则按照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对于向外国的法院申请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情况,需要按照该国的法律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