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1-17
根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除了《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还可以选择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的情况,即用人单位无法合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即“违法终止或解除”)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选择:
如果劳动者选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赔偿金。然而,在劳动合同客观上无法继续履行的情况下,仲裁员或法官可以判决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存在差异。根据实际工作年限,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数额如下:
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此外,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那么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支付,但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相比之下,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并且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赔偿金,金额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