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0-2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修改或者废止,合同如果不变更,就可能与法律、法规不相符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导致合同无效。因此,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而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是必要且必须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根据市场变化决定转产、调整生产任务或生产经营项目等,可能导致原劳动合同的签订条件发生变化。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可能会经常调整,从而导致某些工种、产品生产岗位的撤销或被其他新工种、岗位所替代。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的内容需要进行变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如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劳动能力部分丧失、所在岗位与其职业技能不相适应、职业技能提高了一定等级等情况,导致原劳动合同不能履行或继续履行原合同规定的义务对劳动者明显不公平,劳动合同的内容可以进行变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原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可以进行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
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 不可抗力的发生,使得原来合同的履行变为不可能或失去意义。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所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战争等。
2. 物价大幅度上升等客观经济情况变化,导致劳动合同的履行代价过高,失去经济上的价值。这是民法的情势变更原则在劳动中的运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只有满足上述条件之一,才能进行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未经与你协商而擅自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你可以申请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