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知识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0-05-25

 
67939

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

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

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 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当然,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

延伸阅读
  1. 肇事逃逸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2.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
  3. 交通肇事罪的行政处罚问题
  4. 二次醉驾有小事故逃逸法院判决
  5.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要件的法律术语解析

交通肇事热门知识

  1. 肇事逃逸构成要件的主观方面
  2. 交通肇事被判缓刑是否可以考驾照
  3.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
  4. 犯罪客体:交通运输安全
  5. 交通肇事罪的公诉性质
  6. 闯红灯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和刑罚
  7. 高速上逆行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